天下第二泉简介
位于惠山东麓的天下第二泉,原名惠山泉。唐代茶圣陆羽曾到无锡访友,居惠山寺,他对惠山“泉源渊沦,篁木浓翠”的景色很是赞赏;饮过惠山泉后,对清冽甘美的泉水更是倾心。后来陆羽品评天下水为二十等,惠山泉位列第二,天下第二泉的美称于是产生。比陆羽稍后的唐代无锡籍大诗人李绅,对家乡的泉水同样青睐有加,认为二泉“乃人间灵液,清鉴肌骨,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也”。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的风雅名士,嗜好饮茶的苏轼对此名泉自然不肯放过。他于1074(宋熙宁七年)携小龙团(茶名,产于福建,形状类似圆饼)来无锡试饮二泉。品尝之后,大加赞叹,认为它是“乳水”,“色味两奇绝”。后来到了杭州,还写信给当时任无锡县令的焦千之索取泉水。谪居惠州后,对无锡二泉仍是念念不忘,有一僧人惟德,用当地泉水待他,他饮后觉得味近二泉,便高兴地将该泉题名为“通惠泉”。 这清碧甘冽的惠山寺泉水,从它开凿之初,就同茶人品泉鉴水紧密联系在起了。自从陆羽品为“天下第二泉”之后,已时越千载,盛名不衰。古往今来,天下第二泉(图7)这一泓清泉,受到多少帝王将相、骚客文人的青睐,无不以一品二泉之水为快。唐代张又新亦曾步陆羽之后尘前来惠山品评二泉之水。在此前唐代品泉家刘伯刍,亦曾将惠山泉评为“天下第二泉”。 唐武宗会昌(814--846)年间,宰相李德裕住在京城长安,喜饮二泉水竟然责令地方官吏派人用驿递方法,把三千裏外的无锡泉水运去享用。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讽喻道:“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宋徽宗时,亦将二泉列为贡品,按时按量送往东京汴梁。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登临惠山,品尝过二泉水天下第二泉(图10)漪澜堂,是二泉方池上面的一幢古建筑,始建于宋代。因苏东坡吟 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之句命名。现存的漪澜堂,是清朝重建 的木结构敞轩,三间七架,歇山顶,四面环廊。漪澜堂一额,由费新我 左笔所书。楹联取 苏东坡的诗句,由曾可述所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 二泉亭上有景徽堂,歇山顶敞厅三间七架,正面环廊,危立于石级 平台之间,这里原为陆子祠,祀茶神陆羽。堂屏门上制有漆画“陆羽品茶图”,两壁屏书陆羽的《慧山寺记》。钱玉麟根据旧句重书: 十贤去不回,曾听松风荐秋菊; 二泉清且冽,先后槐火试春茶。 厅前悬有以苏东坡诗意写的楹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天下第二泉侧,有个“伴泉”、“映月”的月洞门,从此拾级而 上,有廊若“长龙卧坡”,名“垂虹廊”,南北连结着一处名胜古迹。 它就是南京礼部尚书万袤的遂初堂和锡麓书堂。还有遂初泉。 尤袤晚年告老还乡,在故乡锡山惠山之间的秦王坞,结屋数椽,名 锡麓书堂,作为读书处。他又把祖上的“依山亭”故处,改建为“遂初 书院”。天下第二泉(图11)现存的建筑,由尤氏后裔修建,现在堂屋三间,立于“垂虹” 廊的石洞门上,飞檐翘角,雕花门窗,古色古香。石洞横梁上,镌有 “锡麓书堂”四字。二泉旁一幢古建筑,就是尤文简公祠,紧依于二泉的就是“万卷楼”。尤袤晚年,以抄书为乐,积至三万卷,藏于万卷楼。1982年大修时,万袤后裔尤巽照,特撰《万卷楼记》一篇,请黄怀觉刻石,立于壁间。两旁一联,取顾光旭句:依然锡麓书堂,南渡文章,上跨萧杨范陆;允矣龟山道咏,东林弦诵,同源濂洛关闽。[3]
门票价格:0 开放时间: 购买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