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在福建东部福鼎县泰屿镇境内,距县城40公里,景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据《太姥山志》记载,太姥山旧称才山。相传,轩辕黄帝之时,道仙容成子曾炼丹于此,尧时有老母植兰于山,后羽化成仙而去。因此得名太母。 汉武帝时,大臣东方朔奉命授天下名山,太母被册封为36名山之一,并改“母”为“姥”,从此称太姥山,闽王封此山为西岳之神。
太姥山三面临海,一面倚山。蕴秀藏奇的千百峰岩与变幻万千的浩瀚大海,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气势宏伟的“山海大观”图。传说,东海诸仙常聚于此,故太姥山又以“海上仙都”的美名著称于世。
太姥山峡谷幽邃、峰岩森峭,有“方横断壁千层险”之称。山峰海拔大都在500-1000米之间,有覆鼎峰、新月峰、笔架峰、莲花峰、天柱峰等54峰。 主峰摩霄峰,因状如覆鼎,又名覆鼎峰,海拔约千米,登临眺望,山光险峰尽收眼底。新月峰上有“观月台”,晨可观东海日出,墓可看青山落照,夜能赏行空皓月,故而得名。莲花峰,极似硕大的莲花,于峥嵘万状的奇峰之中,绽蕊叶艳更显姿容绝世。山中奇峰耸峙,有的象孤峭的天桩,有的似尖削的竹笋,有的象欲跃的神童……鬼斧神工,争奇斗峭。
太姥之美不仅在峰,又以石奇、洞异、峰险、雾多“四绝”而名闻遐迩。古人诗曰:“悬崖壁矗千层险,云雾多变尽奇观”。奇石有“十八罗汉上山”、“仙人锯板”、“仙翁对奕”、“金龟爬壁”、“九鲤朝天”等360景,真是“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 太姥奇洞有百处,皆由裂隙交加,大石滚叠而成,形成大洞藏小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奇幻莫测,有的向低处延伸,直通海面,称通海洞;有的向上扩展,可达九鲤朝天石顶,叫通天洞;有的削壁?***烊缦撸灰幌咛欤挥械闹漳甑嗡坏嗡础
械亩粗锌晒廴粘觯械亩粗锌晒酆3保〉亩戳钅墒耍蟮亩纯扇萸О偃耍淮硕纯晌碰鸹氐础⒑涿幌ⅲ硕丛蛭拧坝难柿魅⒓涔剌河铩保钊诵宋对救唬恼瞥破妗L焉接捎谧匀惶跫挠跋欤荒昀铮褂?00多天云雾,尤其是春夏之交或雨后初晴,山岗弥漫四合,汇成茫茫云海,群峰时隐时现,时浮时沉,游人到此,如入仙境。
太姥山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唐宋时,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国兴寺、瑞云寺、灵峰寺、芭蕉寺、天王增规模最大,至今国兴寺遗址尚有石柱360根,寺前有楞枷宝塔、石池以及唐宋时创作的人物、花卉、禽兽等雕刻和石碑。玉湖庵为宋理学家朱熹草堂,璇玑洞为朱熹隐居之所,曾注释《中庸》一书于此。山中还有历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观”、“道仙佛地”等6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