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保禄教堂原址位于大巴牌坊遗址处, 于1835年1月26日毁于一场大火,现仅存教堂前壁——大三巴牌坊,已成为澳门的标志之一及著名的旅游景点。
被焚毁的圣保禄教堂由一名意大利籍神父设计,揉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由日本工匠精雕细刻费时25年于1637年建成,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堂。造价自然不菲,仅仅现存的大三巴牌坊,300年前造价已达3万两银子。教堂前那段长长的68级石阶也在不久后完成。教堂附近设修道院,课程有神哲学、理学及其他科学,规模不亚于当时欧洲的大学,培养了不少传教士。明清时,意大利的利玛窦、德国的汤若望及我国画家吴历等先后来此研经修道。
圣保禄教堂与火有不解之缘,从建造之初起先后经历三次大火。1595年第一次大火,将十六世纪中叶兴建的教堂及修院全部焚毁。在澳传教士因传教需要,照原样又重新修建一座,1601年时又再次毁于大火。经在澳传教士多方筹款后,进行再次重建,此后,奠定了圣保禄教堂200年的历史, 直至1853年毁于最后一场大火。1853年1月26日傍晚,澳门遭受强台风袭击,圣保禄教堂起火,风助火势,足足烧了两个多小时, 使这座远东著名的大教堂剩下一堵形似中国牌坊的门壁, 也是教堂最珍贵的前壁供后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