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遗址位于仙水岩一带。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临水县崖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里面有一百多座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高度为20-50米。
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可以隐约望见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而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迹。直到七十年代末,江西考古工作者利用吊云和云梯进洞,才将这个谜解开。
考古工作者入洞后,对悬棺进行了科学清理,出土了大批遗物。其葬制盛行崖洞合葬和群葬。在水岩、仙岩、仙女岩、谷子岩等处,每处都有十几座到数十座不等几种类型。其中如79十二号墓,洞宽50余米,墓室规模巨大,内置十副棺木,显然是大家族几代人的聚葬之所悬棺棺具形制有扁圆形、圆筒形、长方形、顶盖式和屋脊形等几种,多用巨木刳割挖空而成。木料多为楠木。随葬品多为仿铜礼器、兵器、陶器、竹木、骨玉和石器等。忌用金属器皿。
贵溪悬棺是武夷山地区悬棺葬的代表,所处年代为3000年以前的春秋晚期。是当时生活在彭蠡泽东部水系的干越人的古老葬俗,且是流行中国长江以南许多省区以及台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的悬棺葬的起源。这进而悬棺数量多,随葬品丰富,其科学研究价值之巨大,素为海内外科学者瞩目。
离水面高达几十米的悬棺在古代是如何安放进去的?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一时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论。现在,您在仙水岩就可以欣赏到按其中一说而举行原模似悬棺安放表演。
龙虎山正一观位于仙水岩游览区的东南方。可从仙水岩乘船或乘车到蔡坊村,再过河约1公里及至。游览区有炼丹池、正一观、观音壁、薛家寨等众多景点。东汉初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曾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龙虎见”,后改云锦山为龙虎山。龙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