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禅寺,在海外更是久负盛名。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87年)。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在此“点石为丹,炼丹成药”。每逢饥岁,便靠卖药换米救济穷苦百姓,王霸“服药仙蜕”后,人们便建了一座寺纪念他。
古刹中的名胜古迹有五代慧棱禅师舍利塔、清康熙御笔《药师经》及清代壁画等。另外寺内玉佛楼里还供奉着海外侨胞捐赠的两尊玉雕佛像和一尊黄铜铸千手千眼观世音像。
西禅寺还有一个著名的特色就是盛产良种荔枝,寺内宋明时期载种的荔枝林至今还在开花结果。
海外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庙、观音寺等寺院,都属西禅廨院,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所以说这里是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每年许多国外高僧信徒登临参谒,又成古刹与众不同的一大景观。
位置:座落在福州市西门外约三华里的怡山之麓
面积:占地面积一百多亩
步入大坊前,石埕广阔,佛殿斋堂在松林和荔枝树掩映下,自显园林艺术和佛地风韵。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放生池的九曲桥有似江南园林格局。在拱桥上观赏景致,塔影湖光,红梅翠竹,与数百本大小不一的荔枝树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园”遗址,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附近有一座明远阁,是历代名家应邀啖荔枝吟唱的所在,史有韵事,其中清代朱彝尊、吴震、查慎行等《咏荔》联吟和黄莘田的“荔支风点佛龛灯”传世,广布佳话。30年代作家郁达夫的《西禅啖啖荔》,以“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名句,轰动一时。西禅寺荔枝诗会,形成禅地的独特文化氛围,驰名远近。
公交33、38及39路都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