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预订
酒店预订

国家概况   >   世界各地   >   亚洲   >   伊拉克   >     >   巴格达

巴格达概况 地理概况 历史文化 风土人情 政治经济 饮食娱乐 交通概况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Baghdad)位于伊中部地区,横跨底格里斯河两岸,地势平坦,海拔34米,面积为860平方公里,人口约534.8万(1997年),是全国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巴格达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道,铁路、公路和航空构成陆地和空中的立体运输,十分便捷。铁路向北通往叙利亚和土耳其,向南延伸至海湾,另外还是国际东方快车的必经之地。巴格达夏季(5-10月)干热,7、8月份平均白天气温在41-43℃,中午可达50℃;冬季平均气温13℃,最低气温可达0℃,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30毫米。
  

作为中世纪世界三大名城之一的巴格达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成为都城以前,巴格达只是底格里斯河畔的一个村落。在阿拉伯语中,“巴格达”一词意为“神明所赐的恩物”。公元762年,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在此建立都城。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帝国的强盛时期,曼苏尔为了炫耀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功勋,决定在这个气候宜人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一座世界帝国大都。曼苏尔动用了约10万名工匠,历时四年,把巴格达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城市。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巴格达城呈圆形,故又称为“团城”。城的中央是曼苏尔的“金宫”。金宫四周是皇家及显赫人物的殿台楼阁。相传,城内建有地道直通城外。
  

随着阿巴斯王朝的日益强盛,巴格达迎来了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哈伦?拉希德王朝(公元786-809年)。在此期间,城市里到处大兴土木,具有阿拉伯民族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装饰富丽堂皇。当时巴格达的城市人口超过100万,是整个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城市。由于这里聚集了世界各国的金银器皿、文物古董,巴格达因此被誉为“博物之城”。由于曼苏尔建城后的每朝哈里发都定都于此,并不断扩建,巴格达逐渐向底格里斯河东岸发展,继而成为市中心,称为“鲁萨法赫”,西岸反而成了郊区,称为“卡尔赫”。东西两岸有5座大桥相连。1258年,巴格达被蒙古人攻陷;1508年和1534年分别被波斯和土耳其人占领。1638年后巴格达长期受土耳其人的统治。1917年巴格达落入英军之手。1921年伊拉克独立后,巴格达被定为首都。

在巴格达市及邻近地区,妇女穿长袖宽松的束腰连衣裙,人称"哈夏米",其主要颜色是黑色和绿色。男人穿一种很长的白衬衫。裤子是白色棉布做的"谢奥尔",脚穿敞口鞋或皮凉鞋。

巴格达市内有不少古迹。位于谢赫奥马尔大街的瓦斯塔尼门 (babal-wastani)是巴格达仅存的一座古城门,其意即“中央门”。此门建于公元1100年,建成于1135年,当时名为胜利门。城门上有高塔,塔上有《古兰经》铭文和砖饰。它原横跨护城河上,此河今仅余残迹。作为宗教名城,近300座风格各异的清真寺散布于城区各处。市内的穆斯坦西里耶尔书院始建于1227年,是阿拉伯世界最高学府之一。城东南有举世闻名的巴比伦古城遗址,著名的“空中花园”是古城内最让人赞叹的神奇建筑,被誉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博物馆众多是巴格达的一个特点,主要的有伊拉克博物馆、巴格达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兵器博物馆等。坐落在巴格达国际火车站附近的伊拉克博物馆,以收藏丰富的古代文物著称,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着远古时期曾在两河流域生息过的各民族的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苏美尔人高度发展的文明和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喀西特、萨珊直到近代阿拉伯等各个时期文明发展的情况。馆中还珍藏有从尼姆鲁德发现的亚述时代的精美绝伦的妇女雕像,素有“尼姆鲁德的蒙娜丽莎”之称。博物馆还设有图书馆,收藏有近6000种手稿和约7万册各种文字的书籍,可供专家学者作历史研究之用。
 

现发展为现代化的城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商业、交通和文化的中心。地理位置十分理想,在长达数世纪中,它不仅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伊斯兰教的著名城市,也是西亚、中东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通的中心。巴格达经济发达,拥有全国40%的工业。这里有以炼油、纺织、制革、造纸和食品为主的城市工业;有铁路、公路和航空构成巴格达陆地和空中的立体运输。这里商业繁荣,不仅有现代化的大商场,也有阿拉伯式的古老商店。

主要的食物是大米,最广泛的食谱是炒饭。当然,也喜欢吃白面包。许多传统菜肴非常接近叙利亚和黎巴嫩菜肴,如烤绵羊肉、烤羊肉串以及某些在炉膛中制的炸肉。

巴格达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道,铁路、公路和航空构成陆地和空中的立体运输,十分便捷。铁路向北通往叙利亚和土耳其,向南延伸至海湾,另外还是国际东方快车的必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