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 (Harare) 位于津巴布韦东北部高原,海拔1400米以上。建于1890年,初为英国殖民者侵占马绍纳兰而建的城堡,并以英国前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的名字命名。1935年起,重新修建,逐步形成如今的现代化城市。1982年4月18日,津巴布韦政府决定把索尔兹伯里改名为哈拉雷。在肖纳语中,哈拉雷有“不眠之城”的意思。相传,此名是由一酋长的名字转化而来。他一直保持警惕,从不睡觉,富有斗智克敌的气概。
哈拉雷气候宜人,终年草木葱郁,百花盛开。市内街道纵横交错,形成无数个“井”字。林荫大道宽阔整洁而幽静,多公园、花园,其中有名的索尔兹伯里公园中有模拟“维多利亚大瀑布”的人工瀑布,奔腾澎湃,一泻而下。
市区的中南部为商业区,北部和东部是高级住宅区,有一幢幢围有树篱,拥有花园、草坪和游泳池的小别墅。一些豪华的俱乐部和高尔夫球场等娱乐场所,穿插其间。西南部的哈拉雷区,房屋低矮,街道狭窄,是过去殖民者划为黑人居住的地方。
津巴布韦在非洲班图语中是石头建筑的意思,以它为国名意在展示国家的历史和文明。哈拉雷东南300多公里处有一处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庞大石头建筑群遗址。它约建于公元八至十世纪,占地1万余亩。那一堵约250米长、10米高的椭圆形城墙、一座约9米高的圆锥形石塔和建筑在90米高悬崖上的“卫城”,全部用约30厘米长、10厘米厚的花岗岩石块垒成。大津巴布韦规模宏大,建筑精巧,是非洲古代文明的象征,风格类似的石头建筑群遗址在津巴布韦已发现百余处。
哈拉雷市内有维多利亚博物馆,内藏有早年土著人的绘画以及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另外还有大教堂、大学、鲁法罗体育场和美术馆等。林木苍翠的科彼山座落在市区西部,1980年4月,当时的总理穆加贝曾亲自在此点燃了长明火炬,悼念为独立自由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从山顶上可以眺望哈拉雷全景。城西南30公里处是国家公园,那里丛林密布,湖水澄碧,是游泳、泛舟和观赏非洲动植物的良好场所。市东南郊和西郊是工业区,也是世界最大的烟草集散市场之一。这里的市郊,本地人称为“戈瓦”,意思是“红土”。
经过长期发展,哈拉雷已建成为一座相当现代化的城市。整个市容显得崭新、整洁、宽敞。一条条南北、东西走向的街道成方格形交错,构成300个大小不等的方块街区。街道两旁竖立着一个个不到一米高的计时表,停靠道旁的汽车根据时间长短交费。哈拉雷中南部是商业区,东部、北部是白人住宅区,西南部是黑人聚居区。西郊、东南郊为工业区。北郊座落着津巴布韦大学,再往外,则密布着一个个黑人村镇。
在哈拉雷和布拉瓦雍商业街以及繁华地区有意大利餐馆、中华 餐馆、希腊以及印度风格的餐馆,还有间价格适中的咖啡屋。饭店的早餐一在5美元左右,午餐也不很贵,而且量大饮料一般有咖啡、红茶、炭酸饮料也生产像东方米酒一样的酒类,但是国人最好饮用本地产啤酒和葡萄酒。
哈拉雷的市区道路呈放射状,由几条主干道构成主架,市中心就是不大的一城地方,没有居民楼,完全是政府部门、商业区,交通较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