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预订
酒店预订

国家概况   >   世界各地   >   亚洲   >   中国   >   河南

河南概况 地理概况 历史文化 风土人情 政治经济 饮食娱乐 交通概况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一36°22',东经110°21'一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因古时为豫州,故简称豫。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河南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黄河以北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河以南有秦岭东延部分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绵亘。东西联系的通道是黄河谷地,可以上溯关中,直达大西北和西亚地区,著名的丝绸之路向东延伸正是经过黄河谷地,现代重要的交通动脉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兰新线)也是经过这个通道。南北之间的通道也是在山地与平原交界的地带开辟的,如古代著名的南襄通道,现代的京广线、京深高速公路等。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河南处于居中的位置。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至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若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塘,南下武汉三镇,西至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间。河南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从历史上看,河南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是,河南在所必争”。今天,河南境内三纵四横的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不断发展的航空运输,进一步强化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陆续兴建,河南仍然是全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之一。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南召云阳镇发现的猿人臼齿化石,年代大致与北京猿人相当。自远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至今淮阳仍保存着规模庞大的太昊陵。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据说就诞生在今天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有3个,即: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刘秀、岳飞,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吴道子,以及近现代的李季、冯友兰、姚雪垠、李准等。河南还是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堪称中国功夫的故乡。

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河南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被国家文物部门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200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原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开封古朴巍峨、雄伟壮观的龙亭,造型古朴、宋代风韵的宋都故街,楼阁宏伟、庄严绚丽的大相国寺,还有嵩山少林寺,嵩阳书院,登封观星台、中岳庙,汤阴岳飞庙,汉三阙、开封铁塔、包公祠,南阳武侯祠,三门峡函谷关,淮阳太昊陵等一大批名胜古迹。为了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国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资建设了造型新颖、气势恢宏、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河南博物院。目前该院馆藏文物达1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4万多件,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器、金简等珍贵文物最具特色。

河南的“十二怪”

第一怪:郑州商场扎堆盖

郑州别称“商城”,3500年前的商代都城和如今的现代化商贸城,使郑州与“商”结了缘。因“商”,郑州被评为中国第八大古都;因“商”,奠定了郑州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现代化商贸城的中心地位。“得中原者得天下”,商家深谙此道,在郑州这快风水之地,曾将商战打得如火如荼,闻名全国。

第二怪:开封古城摞起来

开封”本意是“开拓封疆”,在黄河这里却成了残酷的游戏,伴随着每一次堤“开”是开封城的被“封”(埋),黄河像顽皮的孩子一遍遍用大量的泥沙水浆涂抹开封,开封也像倔强的孩子一样,“封”了建,建了“封”,“封”了再建,从不服输,所以,今天的开封城地下叠罗汉似的摞着6座古代城池,令人魂牵梦饶的东京城便静卧其中。

第三怪:洛阳水席水做菜

洛阳有“三绝”,水席为其一,初为唐代宫廷菜,后传到民间,深受百姓喜爱,一直流传至今。如今豫西百姓举办红白事依旧喜用水席,俗称“三八桌”。自古事厨者怕汤水,而洛阳水席偏偏拿汤水大做文章,水席三八二十四道菜,除八个冷盘外,其余十六道热菜件件带汤、样样有水,做菜时,不管是燕窝海参,还是萝卜青菜,一律和汤水混做。在这里,水是主角,菜是配角,碗大、菜少、汤水多,真可谓“水分十足”,这种做法,不仅其它菜系难见,即使在豫菜中也是独树一帜,相当“另类”,这或许应是“水席”得名的真正原因吧。

第四怪:天井窑院地下开

“远望不见村庄,近闻吵吵嚷嚷;地上树木葱茏,地下院落深藏”,这里描绘的是豫西陕县一带老百姓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 天井窑院。奇怪的是像陕县的百姓有坡挖洞,却偏要在平地上挖一个大大的、方方的深坑后在井壁上再挖洞就让外人有点奇怪,干吗要多一道程序呢?其实用不着奇怪,中国百姓的智慧是经历岁月考验的,这种做法,夏可庇荫隔热,冬可避风驱寒,好着呢。

第五怪: “中”字说的真不赖

“中”、“不中”是地道的河南话,犹如四川话“要得”、“没得”,外省人学的最多、学的最像的就这三个字。河南古称“豫州”,豫州居九州中心,故河南又称“中州”、“中原”,而“中国”一词最早是对中原一带各诸侯国的称呼,如此看来,生于“中”、长于“中”的河南人爱说“中不中”是有历史渊源的。

第六怪:“阳”字地名多的怪

中国的地名里带“阳”字的有很多,河南的尤其更多。至今,能看出在水边建立的河南城市有:洛阳、淮阳、濮阳、汝阳、泌阳、沁阳;看不出是在山边、水边建立的城市有:信阳、南阳、安阳、荥阳、原阳、宜阳、正阳、舞阳、睢阳。

第七怪:少林太极最叫卖

华武术博大精深,源源流长;放眼天下,纵观古今,在众多的拳术门类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河南二拳”:少林、太极。中国功夫扬天下,中国武侠片风靡全球。少林拳阳刚十足,拳势刚猛勇疾,如龙腾虎跃,呼呼生风;太极拳阴柔有余,拳势意动相连,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少林拳重防身,太极拳重强身;少林拳难练,太极拳易学。如把少林、太极二拳比作拳术中的“夫妻拳”,则少林拳为“夫拳”,太极拳为“妻拳”。

第八怪:豫剧老少都喜爱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因河南简称“豫”,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这段唱词和唱腔,相信河南人很熟悉,大多数中国人也不陌生,飒爽英姿的巾帼女英雄之所以能走进千家万户中国人的心中应当归功于豫剧《花木兰》的传唱。花木兰是河南人的骄傲,豫剧更是河南人的骄傲。

第九怪:寻根问祖河南拜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万姓同根,根在羲皇。羲皇是谁呢?羲皇是中华始祖、“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据史书记载,大约在6500年前,伏羲率领自己的部落由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沿黄河东下,定居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以其圣德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并取各部落图腾的特色组成了新的图腾——龙。龙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龙的传人“便由此而来。

第十怪:遍地文物脚下踩

中国有八大古都,河南占一半: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商都郑州。有人说:500年历史看北京,3000年历史看西安,5000年历史看河南。有人说:站在河南的土地上,左脚踏唐,右脚踩宋。

第十一怪:红旗渠水引天外

红旗渠“奇”在何处呢?一条渠,它被誉为“人工天河”、“水上长城”;一项水利工程,它被赋予了时代精神。它是世界水利史上最艰巨的工程,也是国内外参观人数最多、赞誉最多的工程。所以说“红旗渠水引天外”,欲求“天外之水”,自然是“难上加难”、“苦中有苦”!

第十二怪  烩面吃出几大派

洛阳的面就很有特色。一种叫“浆面条”,一种叫“糊涂面”。开封的面少,但有一种面的叫法、做法很独特,那就是“鲤鱼焙面”。郑州是个烩面城。郑州的烩面发展到今天,有3大流派:一种是合记,传统制作方法,清真型;一种是萧记,新兴的,清香型;另外一种是"惠丰园"系列,滋补型的。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9600万河南人民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带领下,迈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按照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坚持“一高一低”,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努力实现中原崛起。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一历史性任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发展布局上,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全省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成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平台和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金融城市和科教文化中心,中西部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开放性经济区,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80%左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0%以上。豫北地区的安阳、鹤壁、濮阳,要充分发挥工农业基础较好,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逐步建成我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钢铁基地、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基地。豫西地区的三门峡,要充分发挥矿产、林果等资源丰富的优势,搞好精深加工,建成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黄金生产加工基地、铝工业基地和林果业生产加工基地。豫西南地区的南阳,要形成中药生产基地、纺织基地、以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带。黄淮地区的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要建成全国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生猪和肉牛肉羊生产加工基地、油料生产加工基地和劳务培训输出基地。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发展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运作程度,着力抓好六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一)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二)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不断扩大东引西进;(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五)坚持科教兴豫,发挥人才作用;(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豫菜具有悠久历史,它的风味以洛阳、开封为代表,集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为一体。河南地处北方,但菜味又别于北京风味,口味较淡,然淡而有味。豫菜烹必适度,火候恰到好处;调必匀和,五味调和百味香。它的特色是:甜咸适度,酸而有酷;鲜嫩适口,酥烂不碎。

河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中原古地古朴严谨,但殊不知在这里的娱乐项目也非常丰富。保龄球、夜总会、赛车场、台球房、卡拉0K歌舞厅等活动场所应有尽有,而现代声、光、电齐全的大型游乐场所也能在郑州、洛阳等城市里找到。

交通、通讯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中国两大铁路干线京广和陇海铁路、两大高速公路干线京珠和连霍公路都交汇于此。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为骨干,民航、水路运输为辅助的交通体系。全省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近2678公里,均位居全国前列。十字型高速公路骨架已初步形成。

河南省目前已形成了“三纵四横”的铁路网,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货运输中心,共有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宁西等10条铁路干线和洛宜、汤鹤等4条铁路支线在境内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中转站,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

目前省内拥有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和南阳机场三个民用机场,共开辟76条航线,其中国际航线8条、通航1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航线67条,地区航线1条,航线里程达到77510公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国内一类航空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