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吉
位置: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东南与俄罗斯、朝鲜交界,北、西、南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毗邻。
面积:全省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
人口:全省总人口2600多万人。
省会:长春
区划:全省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
吉林市的早期历史与长春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周代以前,这里便已出现了氏族部落,即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后夫余国、勿吉人相互攻伐,中原对此地的称谓也随朝代的更替而有所变化,汉称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称粟末靺鞨。
五代时期,这里地属辽国,为东京道所辖,后改名为女真。
北宋徽宗政和四年,即1115年,女真人建立金国,灭掉辽国后,吉林为金国所占领,直到元朝灭掉金国为止。
明朝开始,这里隶属海西女真乌拉部统辖,成为“乌拉国”,到明朝万历四十一年,为努尔哈赤统治,成为后金的领地,之后,皇太极改金称清,建立清王朝。
在清康熙十年(1671年),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奉命开始筹建吉林城,康熙年间,吉林已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因康熙东巡至此赋诗《松花江放船歌》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的诗句,故吉林市又称“江城”。雍正五年(1727年)设立永吉州,州治吉林,后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和光绪七年(1881年)分别升永吉州为吉林厅、吉林直隶厅、吉林府。
民国时期,这里先后更名为吉林县、永吉县,1931年至1945年伪满统治时期,成立为吉林省公署,1945年后中共和国民党先后曾在此设立吉林省,省会为吉林市。
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3月10日,吉林省政府从延吉市迁至吉林市,于3月23日,成立吉林市人民政府,1954年9月,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往长春市。
吉林省的地方节日性活动很多,以“长春电影节”、“长春汽车博览会”、“吉林市雾淞冰雪节”、“通化人参节”等较有影响。这些活动均由政府出面组织。
两年一次的电影节在八月中下旬举行,每次电影节都有海内外电影界名星及大腕参加,备受瞩目。汽车博览会和人参节则以招商活动为主。雾淞节在每年最寒冷的一月份举行,因为只有这时才是观赏雾淞奇景的最佳时机。
主要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首推吉林北山庙会,该庙会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八举行,届时有来自北方数省的十数万群众参加,盛况空前。
居住在吉林市的朝鲜族现有18万人,约占吉林市人口总数的4.3%,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乐观的民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
朝鲜族的婚礼习俗非常热闹,尊老习俗备受称道,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捣衣”劳动。
捣衣:每到中秋左右,妇女们都要拆洗被褥衣服,进行晒喷浆,待其半干后叠成长方形在砧上捶打,这就是“捣衣”。
吉林省是“黑土地之乡”。耕地面积40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1%。人均耕地0.15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非金属矿藏丰富。已探明储量矿产资源83种,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镁、钼以及石油等储量均居国内前列。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草地总面积217.7万公顷,其中未退化草地面积108.53万公顷,是中国商品牛和细毛羊主产区之一。吉林省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长白山是中国重要的野生物种基因库和野生药材基地。有珍贵毛皮动物紫貂、水獭、猞猁、东北虎、金钱豹等,名贵药源动物鹿茸、田鸡、林蛙以及珍贵特产人参、松茸、黑木耳、山蘑、蕨菜等。人参、貂皮、鹿茸堪称“东北三宝”。人参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
吉林省境内的主要旅游城市如长春、吉林、延吉等的娱乐服务设施都十分完备。每个城市都有不下数百家的桑那娱乐服务中心,每家桑那中心服务项目都十分齐全,几乎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客人提出的各种服务要求。省城长春较有名气的桑那中心有中湾洗浴中心、香蜜湖洗浴中心、东方洗浴广场等。
吉剧,是在东北人民喜闻乐见的“二人转”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从1959年至今,吉剧共创作改编和排练演出了近二百个大、中、小剧目,其代表作为《包公赔情》、《青卖线》、《桃李梅》。在行当上,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在音乐唱腔上,吉剧以二人转的主要曲牌〔文咳咳〕、〔武咳咳〕、〔红柳子〕、〔三节板〕、〔哭糜子〕、〔穷生调〕等为原始基调。吉剧的伴奏乐器以二人转的板胡、唢呐为主,并在东北管的基础上,创造了善于抒情的吉剧喉管,还把古筝搬进吉剧的乐队。吉剧的表演技巧是在二人转的五功,即唱、扮、舞、说(口说)、绝(手绢儿、扇子等绝活)的基础上,采撷其它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的。手绢功是吉剧的特长。吉剧中长水袖的甩法也吸收了二人转的手绢和长绸子舞的技巧。
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吉林省的民间特色小吃“猪肉炖粉条”、“酸菜白肉火锅”、“白肉血肠”、“延边朝鲜族冷面”等各具风味,同江南各色小吃相比,富有浓郁的北国风味。
吉林美食融南北大菜,合东西风味,集川、鲁、京等各大菜之精华,尤以本地山野风味最具特色。
省城长春的名菜多以长白山的人参、鹿茸、熊掌、飞龙、雪蛤、松茸蘑等珍稀产品为原料,经科学配膳而成。药膳结合、颇负盛誉。其中长白山珍宴、雪衣豆沙、梅花鹿宴、翡翠人参茅台鸡、红花熊掌等最负盛名。
吉林省铁路交通十分发达,是我国铁路网密度较大的省区之一,全省铁路线总长4000多公里。京长线、沪长线直达重要城市北京、上海。公路以长春、吉林、通化、白城、四平、延吉等地为中心延伸全省各地,四通八达。省内水路运输以松花江为主干,4—11月为通航期。长春、吉林、延吉等城市均辟有航空线路,通往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城市。